开栏语: 去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一年间,随着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一系列积极变化出现。上海证券报推出“增量政策落地周年一线调研”系列报道,聚焦金融市场、消费市场、房地产市场及资本市场等“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走访企业、机构,一线调研经济韧性与发展前景。 自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金融部门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从全面降准降息,到精准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系列政策超预期、力度大、工具多、落地快。 一年来,金融总量稳、融资成本降、信贷结构优,政策的效果渗透至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微观“末梢”:福建的小微企业通过低息贷款缓解资金周转压力;江西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贷款明白纸”,省下高额“过桥费”;科技企业融资获得了债券市场的新助力;居民消费贷款因贴息政策得以减轻利息负担……面对各种困难挑战,金融“活水”持续以降本、扩面、提质之势,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动能、提振信心。 融资成本降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在拥有1500多年制陶历史的晋江市磁灶镇,密布着大大小小的陶瓷建材企业。经过注浆、成型、修坯、施釉、烧制、冷却等工序后,一块块仿古砖从福建省泉州闽海陶瓷有限公司的厂房运往全国各地。 刚刚扩建了生产线,闽海陶瓷的资金吃紧。很快,一笔1000万元、利率2.65%的厂房快贷好似“及时雨”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企业负责人苏进生说,在建行申请的贷款,一周内就办下来了,没有耽误生产经营。 这样的贷款利息“减负”,正惠及众多企业和居民家庭。据最新数据,今年8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约为3.1%,分别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和约25个基点。 贷款利率创新低的背后,是宏观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一年来,央行两度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合计释放流动性约2万亿元;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累计下降30个基点,带动贷款定价“锚”——两个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累计下行35个基点。 作为除利息成本之外、综合融资成本的另一组成部分,企业的非利息融资成本也步入了下行通道。 “以前贷款像开盲盒,签完合同才发现还有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评估费等‘隐藏款’。”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说,费用层层叠加后,即使贷款利息本身不高,但“体感”的融资成本却仍然较高。 2024年9月起,央行启动了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目前试点范围已涵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在试点中,银行会同企业填写《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以一张“贷款明白纸”,列明企业借款需承担的各类支出,算清融资“放心账”。 江西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这项政策的获益者之一。在生产设备升级的关键期,企业在邮储银行的贷款即将到期,流动资金周转紧张。如果通过中介机构筹措过桥资金,需支付融资成本逾15万元。转机出现在“贷款明白纸”的填写过程中。邮储银行发现企业符合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条件,为其定制了利率更低的续贷方案,最终节约综合融资成本约21.9万元。 “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落地成效显著,在金融总量、融资成本、信贷结构和融资便利性等方面均实现了积极改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 信贷结构优 近一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等金融总量增速,始终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央行披露,今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广义货币余额为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同时,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贷款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资金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新质生产力领域集中。”田轩表示。 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领域。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5.5%、11.5%、43.0%和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今年初以来,中国的科技“叙事”吸引了全球目光,一批科技创新“生力军”迎来“高光时刻”。2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演讲者灵伴科技创始人兼CEO祝铭明的手中没有一张发言稿。发言稿就在他所佩戴的眼镜上,翻页则通过他手上的戒指完成。 致力于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研发,灵伴科技的AI、AR产品已在80余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金融力量为这家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与“出圈”保驾护航。杭州银行自2020年起与企业建立了信贷合作关系,并在今年一季度继续向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其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贷款量增、价降、面扩的同时,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持续完善,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扩容3000亿元,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债券市场“科技板”横空出世,拓宽科技创新的多元融资渠道…… 首批“尝鲜”的苏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6亿元,主要用于对下属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及置换,以股权形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苏州无双医疗是获益于本次募资的被投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平利川说,公司长期研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项目,相关资金将帮助公司加速突破核心技术、增加产能、优化AI远程响应,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到今年6月末,全市场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约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发债企业涉及集成电路、智算中心、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新兴领域。 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稳”的态势没有改变,但经济运行面临着需求不足、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等风险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部门持续加强对消费、小微企业、外贸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我正在装修新房。家具、家电费用初步算下来要花10万元左右。”消费者王女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这笔不小的开支让她萌生了通过贷款缓解资金压力的想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后,中行工作人员向其介绍了优惠政策——10万元、一年期贷款可以享受最高1%的年贴息优惠,将节省利息约1000元。 系列增量政策正以金融“杠杆”之力撬动消费潜力: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着眼于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去年央行创新推出了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今年5月又调整优化了相关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去年9月央行推出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等五项措施,今年5月又降低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近一年来推出的金融稳股市稳楼市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预期。 “金融稳股市稳楼市政策在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方面成效显著,股市和楼市逐步趋稳。”田轩表示,2025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显著降低,股市主要指数震荡上行,市场参与度和资金活跃度提升,市场信心明显回暖。而随着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商业银行对优质房企融资服务明显改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也带动了居民购房需求温和修复,多地楼市成交环比改善。 展望下一阶段货币信贷政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水平走势,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需求,预计货币政策还会保持支持性立场,主要发力点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增加信贷可获得性,激活内生性融资需求,进而大力提振内需。 田轩建议,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择机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并引导LPR进一步下行,确保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长目标相匹配;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扩大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适用范围,试点“专精特新贷”风险补偿机制等,提升对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融资便利化机制,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简化跨境电商、外贸企业外汇结算流程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十年前,想要买一台家轿,身边的朋友毫无例外都会推荐合资品牌。而最近,当我和亲朋好友们谈论买车话题时,...
年轻人买车不只是为了方便日常通勤,也为了能随时随地去郊外“撒撒野”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过去,能够满...
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逐渐成为新晋顶流网红,有的商场把它当成吸睛神器,有的家庭把它作为温...
双十一临近,各种福利攻略铺面而来。奇瑞诚意满满,新世代潮跑SUV欧萌达“神助攻”,送上双十一限时五重...
当下10多万级的紧凑型SUV市场,自主品牌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话语权。不过,随着合资品牌新车型的不断...
估计任何一个花粉都没有想到被余承东疯狂吹捧的问界M7安全性如此之差吧,不知道多少理性的消费者感到庆幸...
随着空气慢慢暖和起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车上,通风都是一件需要落实的事情了。尤其是春季有利于病毒传染,如...查看全文
掐指一算,立冬已过,winter is coming!每年都是还没做好入冬的准备,人...查看全文
2022G20峰会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作为G20峰会官方用车,300台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e...查看全文
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了“2022...查看全文
9月16日,据澎湃新闻,马云现身阿里B区HHB酒吧,由阿里合伙人邵晓锋陪同,被认出后挥手致意戴上口罩...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