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资人,Pace Capital 的创始合伙人 Chris Paik 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聊 Cursor。 核心是聊 Cursor 的困境,Cursor 到底有没有找到自己的 PMF? 在他看来,Wrapping a commodity makes you a landlord.Wrapping a monopoly makes you a tenant. 「打包商品,你是房东;打包垄断资源,你只能是租客。」 对 Cursor 来说,可能需要考虑的是,用户的需求,是对产品的真正需求,还是对补贴的需求? 文章不长,Founder Park 进行全文编译。 对了,Pace Capital 之前有篇文章同样引起了热议,很多人应该都看过——《The End of Software》。 创业者*讲的故事是产品与市场匹配;他们常跳过的,是商业模式与产品匹配(Business-Model–Product Fit,BMPF)。 产品与市场匹配:用户会一再主动选择你的产品。 商业模式与产品匹配:你从用户身上获取的价值,在可持续的前提下,显著且成比例地高于交付价值的成本。换句话说,你的商业模式能否真正赚钱,而不仅仅是吸引用户。 Cursor 一直以来依赖的是「无限使用」的订阅模式——收入固定,成本却随使用量波动。这种结构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承保」,而非传统软件销售。保险公司正是靠精算师来精确评估风险、划分用户群体、设定价格和限制条件。而大多数高速增长的初创公司,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成本随着使用强度上升,但收入却封顶不变时,你其实不是在卖软件,而是在为用户的高消耗行为「兜底」。 如果没有精算式的管理,这种模式很容易陷入和 MoviePass、Oyster 相同的陷阱,也正是这种陷阱迫使 ClassPass 取消了「无限」方案。其病灶几乎一模一样: 用户结构反转 *钱的用户反而是那些使用最少、获得价值*的人。他们发现,其他更精准定价的产品能提供更高性价比,于是选择离开。留下来的是「高耗低付」的用户——他们消耗的资源远超支付金额。随着时间推移,早期用户群的整体毛利率急剧转负,形成保险业所谓的「死亡螺旋」。 收入增长掩盖内伤 新一批更大规模的用户涌入,短期内可以掩盖老用户的亏损拖累。总收入看似节节攀升,但利润率却在悄然恶化。表面繁荣,实则腐朽。 造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许多快速增长公司混淆了「补贴」与「营销」。 营销买的是注意力:它决定谁听说你,但不改变产品本身在市场中的真实价值。 补贴买的是行为:它人为抬高了产品的经济吸引力,扭曲了对用户真实支付意愿的判断。 这一点在「15 分钟即时配送」热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价格被人为压低时,似乎需求旺盛、PMF 强劲;一旦价格回归真实成本,需求立刻崩塌——所谓的「匹配」,其实是对折扣的匹配,而非对服务本身的认可。 风投圈常以 Uber 和 DoorDash 为例,认为「负毛利率也没关系」。但真正的教训不是「烧钱没问题」,而是:只有当你存在通往正向毛利率的运营路径,并具备未来定价权(护城河),补贴才可能是一座通往盈利的桥梁。风险投资正是为此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理想工具——但绝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桥」。 那么问题来了:Cursor 有这座桥吗? Cursor 用户追求的是*的代码生成性能,而这目前只能由最前沿的大模型实验室提供。这意味着,Cursor 的销售成本(COGS)直接锚定在这些大厂的 API 价格表上。它无法掌控两个最关键的变量: 模型性能的前沿 模型输入/输出的定价权 如果 Cursor 改用更便宜但性能较弱的模型,注重效率的用户会立刻察觉并流失;而能接受弱模型的用户,完全可以在别处以更低价格获得类似服务。反之,若 Cursor 坚持使用*模型却维持低价,那么服务重度用户的可变成本将迅速失控。 为了自救,Cursor 不得不提高订阅价格并引入使用上限——结果引发了用户强烈不满和大规模流失。 只要一个可变成本业务中出现「无限使用」这个词,PMF 就永远是一个问号: 用户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来,还是因为补贴? 如果按真实边际成本收费,他们还会用吗?还会用这么多吗? 在 Cursor 真正将其收费机制与成本结构挂钩之前,它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在快速扩张的公司中,总会出现这样一种幻觉:日活用户飙升,收入增长迅猛,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但与此同时,财务报表正在悄悄为一场「隐形返现计划」买单——你实际上是在卖「每单亏 10 美元地卖 20 美元的东西」。这种增长,本质是用资本补贴用户行为。 必须认清:补贴不是商业模式。 它最多只能是一条通往运营效率或结构性壁垒的过渡桥梁,最终让你获得真正的定价能力。 Wrapping a commodity makes you a landlord. Wrapping a monopoly makes you a tenant. 在商业世界里,「包装」是一种权力。把同质化的资源打包成自己的产品,你就成了房东——别人必须通过你才能获取这份资源,你握着钥匙,也掌握定价权。 但如果你打包的是别人垄断的资源,那么你只是租客——租金多少、房子怎么改,得看房东的脸色。 补贴 ≠ 营销。营销拓展的是触达范围,不扭曲产品价值;而补贴则直接干预了经济信号,让你误判市场需求。 BMPF 与 PMF 同等重要。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暗藏经济补贴,那么所谓的「PMF」根本未经验证。 Cursor 现在面临一个根本性选择: 如果继续补贴重度用户,它可以维持增长,但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拥有真正的 PMF; 如果开始按成本合理收费,部分使用量必然下降——但剩下的,才是真正属于它的市场。 每一个创始人,都应该反复自问这个烧心的问题: 我收获的需求,是对产品的真正需求,还是对补贴的需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十年前,想要买一台家轿,身边的朋友毫无例外都会推荐合资品牌。而最近,当我和亲朋好友们谈论买车话题时,...
年轻人买车不只是为了方便日常通勤,也为了能随时随地去郊外“撒撒野”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过去,能够满...
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逐渐成为新晋顶流网红,有的商场把它当成吸睛神器,有的家庭把它作为温...
双十一临近,各种福利攻略铺面而来。奇瑞诚意满满,新世代潮跑SUV欧萌达“神助攻”,送上双十一限时五重...
当下10多万级的紧凑型SUV市场,自主品牌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话语权。不过,随着合资品牌新车型的不断...
估计任何一个花粉都没有想到被余承东疯狂吹捧的问界M7安全性如此之差吧,不知道多少理性的消费者感到庆幸...
随着空气慢慢暖和起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车上,通风都是一件需要落实的事情了。尤其是春季有利于病毒传染,如...查看全文
掐指一算,立冬已过,winter is coming!每年都是还没做好入冬的准备,人...查看全文
2022G20峰会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作为G20峰会官方用车,300台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e...查看全文
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了“2022...查看全文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人们买车的诉求已经从有车开升级为开好车、少花钱、不费心。从日常通勤的拥堵焦虑,到停...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