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当前位置:车商网 -> 资讯

电动自行车探路“以换代充”

2025-04-09 10:36| 发布者: 夏冰| 查看: 6247   阅读量:10075    |来自: 光明网

简介: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高速发展,在带给居民更多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增添了充电安全隐患。尽管各地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但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仍然存...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高速发展,在带给居民更多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增添了充电安全隐患。尽管各地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但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仍然存在。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4月,国务院安委办召开会议,部署全面启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

“电池共享、以换代充”的换电模式因具有安全、经济、绿色、便捷等优势,破解了电动自行车充电事故多、充电慢等难题,成为不少地方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新选择。

这一模式在外卖骑手领域率先突破。“换电模式”契合骑手群体高耗电特征,避免了等待充电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续航焦虑”。但外卖骑手领域电动自行车仅有1000多万辆,而全国拥有4亿辆电动自行车。不解决C端的居民侧市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全国性难题。

据介绍,C端的居民侧市场成为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中原因众多,项目利润较低、定价难是最重要的考量。居民换电频率较低,平均每周换电2次至3次。如果定价太低,投资商无利可图,定价太高,居民难以接受。此外,居民侧需要厂家布局密度更高。

今年1月,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发布了《关于推广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有关典型做法的通知》。江苏昆山市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模式成功打开了居民侧突破口,成为这份《通知》的首个案例,使“以换代充”模式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有了更多可能。

北京电投绿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咏妍告诉记者,昆山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约235万辆,每年新增近15万辆。公司首先选择昆山作为试点,昆山如果能够成功,对于全国各地的推广意义更大。

从成果看,截至目前,昆山全市已建成443个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柜,形成“500米服务半径”便民换电网络,可为5万辆电动自行车提供全天候换电服务,初步完成全国首个全域电动自行车智慧换电网络建设。根据昆山“智慧换电”项目计划,未来3年完成5000个换电柜建设,服务60万用户,在全国率先实现大规模换电网络建设,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经济性是用户侧能否接受换电模式最重要考量。目前,电投绿通公司通过与昆山交通发展集团等单位合作,将租金确定为576元/年,折合每个月为48元。据测算,576元/年的租赁服务套餐可以行驶500公里左右,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居民的使用习惯和场景。

换电模式是否高效便捷也是影响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在全国大规模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电动自行车换电产业发展而言,由具有实力的央企国企在居民侧大规模建设换电站作为基础设施,电动自行车厂家同步研发推广换电车型,或为解决便利性的有效措施。

吕咏妍认为,在电动自行车换电居民侧市场,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的方式,大规模铺设换电站,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换电服务基础设施,从而吸引更多用户选择换电模式。伴随换电网络建设的进一步覆盖和完善,居民换电便捷性将得以有效解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收藏

相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