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 北京报道 继2024年10月18日首批20家互换便利参与机构名单公布以后,近日,互换便利参与机构扩容消息再度传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日前消息,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正式启动,参与机构范围由首批的20家扩容至40家。 首批互换便利参与机构中,证券公司占据大头,共有中信证券、中信建投(601066)、中金公司(601995)等以头部券商为主的17家证券公司加入其中。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第二批互换便利参与机构中,券商仍然是重要参与方。截至2025年1月2日,已有国联证券、东吴证券(601555)、红塔证券(601236)、方正证券(601901)等多家机构发布参与互换便利有关事项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函。 “对券商而言,互换便利意味着全新的业务机会,尽管其当前能够带来的收入增量相对有限,但未来可能衍生出的机遇不少。就互换便利业务而言,大家正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谁都有可能跑出来。券商都希望尽快拿下资格,抢占市场。”有券商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参与机构规模扩容,第二次互换便利还将释放三大政策“红利”,涉及质押品范围、互换便利费率与质押登记费。 此外,与互换便利工具同期创设的另一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同样于近期迎来重要红利。 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由创设之初的70%降至10%,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对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的最高支持金额上限由30%大增至90%。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回购增持成本将大幅下降。 互换便利参与机构再增20家 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中国证监会同步发布新闻稿,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相较于首次操作,此番互换便利将迎来两大变化。 一方面,互换便利参与机构将再增20家,扩容至40家。 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相关工作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随后,证监会公布互换便利首批参与机构名单,共有17家证券公司、3家基金公司参与其中。 基金公司为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 证券公司则以头部券商为主,首批参与机构名单与券商业绩排名大致相当。在2024年营业收入位列行业前17的券商中,仅有海通证券、平安证券两家未能入围。首批入围券商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601211)、广发证券(000776)、招商证券(600999)、中信建投、申万宏源(000166)、中金公司、东方证券(600958)、浙商证券(601878)、国信证券(002736)、兴业证券(601377)、东方财富(300059)、中泰证券(600918)、财通证券(601108)、光大证券(601788)。 伴随互换便利参与机构再增20家,更多中部券商迎来机遇。截至2025年1月2日,已有国联证券、东吴证券、红塔证券、方正证券等机构发布参与互换便利有关事项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函。 另一方面,互换便利操作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结果,操作金额550亿元,超过了首次操作规模500亿元,这意味着机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行业机构表示,扩大证券基金公司参与范围,有利于支持更多合规风控有效、有参与意向和投资能力的非银机构参与人民银行互换便利工具,有助于行业机构通过差异化、市场化投放,促进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 三大政策“红利”落地 据了解,随着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开展,将有三大政策“红利”一同落地: 红利一,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参与机构提交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大幅提升可用质押品范围,有利于机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红利二,互换便利费率下降,中标费率由首次的20bp降至10bp,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 红利三,中国结算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中国结算发布通知,自2025年1月2日起,对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涉及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证券质押登记费按所质押股数为基础收取。此项优惠措施降低了参与机构成本,有利于现有参与机构扩大业务规模,吸引更多新机构加入,为市场带来更多持续性“活水”。 此外,接近监管人士称,后续将持续跟踪评估互换便利工具实施情况,结合市场运行情况调整政策工具使用频率和投放节奏,保险等机构也已基本做好参与准备,持续推动相关机构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再贷款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 除了互换便利,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创设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也于近日迎来重磅利好。 一方面,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到10%;而在设立之初,这一比例被定为70%。 该比例下调意味着什么?以1000万元回购为例,在70%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之下,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需要用自有资金支付的最低费用为700万元,另外300万元可以从银行申请再贷款;而在10%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之下,同样是1000万元回购,上市公司最低只需自付100万元,其余900万元均可从银行申请再贷款获得。毫无疑问,伴随自有资金比例的下调,对于企业而言,回购增持的成本大幅下降。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业务推出伊始,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的参与热情即较为高涨。但政策发挥效能还需要一定时间,自2024年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业务正式推出以来,上市公司实际回购规模是有所下降的。”某券商资深人士提到。 根据数据,2024年9月,上市公司回购规模为102.98亿元;10月下降至88.20亿元;11月再度缩水至83.40亿元;12月有所提升,增加至85.02亿元。 如何提升上市公司回购意愿?降低再贷款自有资金比例被视为重要措施之一。此番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由70%降至10%,被视为有助于上市公司回购热情的进一步提升。 可喜的是,2025年的前两日,上市公司回购规模达到62.89亿元,超过2024年12月全月回购规模的七成。 某头部券商人士分析,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调动广大A股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投资热情?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效用若想充分发挥效用,上市公司通过再贷款进行回购增持只是第一步,后续需要市场投资者的跟进,共同推动股价上升。如果只是上市公司自身回购增持,投资者并无明显跟进,股价迟迟无法上升,上市公司的再贷款回购增持热情将会逐渐降温。”受访人士分析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十年前,想要买一台家轿,身边的朋友毫无例外都会推荐合资品牌。而最近,当我和亲朋好友们谈论买车话题时,...
年轻人买车不只是为了方便日常通勤,也为了能随时随地去郊外“撒撒野”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过去,能够满...
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逐渐成为新晋顶流网红,有的商场把它当成吸睛神器,有的家庭把它作为温...
双十一临近,各种福利攻略铺面而来。奇瑞诚意满满,新世代潮跑SUV欧萌达“神助攻”,送上双十一限时五重...
当下10多万级的紧凑型SUV市场,自主品牌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话语权。不过,随着合资品牌新车型的不断...
估计任何一个花粉都没有想到被余承东疯狂吹捧的问界M7安全性如此之差吧,不知道多少理性的消费者感到庆幸...
随着空气慢慢暖和起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车上,通风都是一件需要落实的事情了。尤其是春季有利于病毒传染,如...查看全文
掐指一算,立冬已过,winter is coming!每年都是还没做好入冬的准备,人...查看全文
2022G20峰会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作为G20峰会官方用车,300台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e...查看全文
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了“2022...查看全文
2025年1月2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2025年杨浦区重大项目签约、重大工程推进会暨重大工程开工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