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宣布达成BD,你没有做到,你就坐上了火山口——By备受摧残的药企BD“X女士”。 创新药企的BD负责人,压力正在全面升级。 寒冬依旧,BD成为新的“卷生卷死”之地。大多数biotech都在等BD来的米下锅,竞争之大可想而知。 不过,资金生存压力之外,BD也已然成了创新药企甚至老板的门面。毕竟,在IPO无望、融资无门的寒冬里,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一个大BD更有分量了。 当越来越多BD项目官宣,或许没有哪家药企能坐得住,没有哪个BD负责人不需要面对老板的诘问: “XXX还不如我们,他们都做成了deal,你们呢?” 然而,在所有的故事里,BD有BD的套路,最终能否成功,却没有范例,既要靠产品说话,也有运气成分在其中。 只不过,大部分药企和老板都相信要努力、要拼、要卷,他们动用一切的资源尝试一切机会。这或许是NewCo模式今年在国内日渐火起来的根源。 不同于传统license out,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国内创新药企业通过技术入股,与海外资本一起攒局。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海外也很常见,并孵化出不少上市企业,但回到国内来说,如果大家都往这个方向卷,我们还是需要提高警惕。 正如一直被争议的license in。关键在于,运用这一模式的出发点是什么,以及如何落地。 从license in的兴起到泡沫破裂,如今,在out交易成为主流的同时,license in的重要性并不会消失,但那些“伪license in”,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在资本市场,永远不可能存在一个模式,通过简单复制就能一劳永逸。License in如此,NewCo也是如此。 因此,越是压力之下,动作越不能变形。任何BD交易,都必须有超越短期现金流考量的战略意义。 / 01/ BD如何诞生 每项BD交易浮出水面后,市场总是更加关注金额,首付款够不够高,总额够不够大。 然而,真正的BD交易远比表面的数字游戏复杂得多,它是一门集前期筹备、密集沟通与精准执行于一体的高阶艺术。 成功的交易起码需要1-2年左右才能完成,而整个沟通跟进的过程可能需要两倍的时间。每一个有过经验的BD从业人员都知道,完成一笔交易需要的不仅仅是运气,还有赖于周全的战略布局与不懈的努力。 因为,管线资产的对外授权与授权引进,除了交易双方的身份易位,对企业综合能力的考验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买方BD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广泛看项目,从优中选优。而卖方BD的任务则更加繁杂、琐碎,往往需要举BD、研发团队及管理层之力,来促成交易。 对于卖方来说,从早期的资料准备、核心的交易环节及后期的合作落地,每个步骤都要科学、有效推进。 首先就是对自身产品形成客观、完整的认知。充分了解自家产品的性能,是一切顺利推进的前提。 这个过程中,需要BD团队和研发、管理层保持优效沟通。比如,在资料准备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周密、细致的资料和数据呈现,让自家产品性能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通常是内部反复打磨后的结果。 比如产品是否更有效、更安全、使用更方便。这些优点需要扎实、全面的数据做支持;还要研究全球竞品,这也需要原始、详实数据的支撑。 这种客观的认知还包括如何估值。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内部和外部讨论结果,是用某种形式的贴现现金流模型,如净现值计算,还是和类似产品或资产的交易进行对比。 在BD过程中,项目估值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最有价值的往往不是最后的结论,而是给项目估值的过程。 其次是摸清对方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线合作都是强买方市场,卖方则往往是投其所好。一方面,有能力花钱的买家总归是少数,如果再结合产品类型、疾病领域、开发阶段等做考量,其实真正可能成为买家的药企并不多,需要做很多针对性的工作。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创新药企希望通过管线授权,将资产的部分价值、阶段性变现、间接完成融资,竞争之大可想而知。 这也要求,在真正建立沟通前,要对每个潜在买家做好功课,了解其研发重点、管线布局与决策流程,甚至过往的BD经验和教训。 广泛的接触面、深入的背景调研,是卖方在正式谈判前的必修课。商业谈判与尽职调查,虽是交易的最后阶段,但其根基早已在前期的每一步中奠定。 一个成功的BD,看似是一系列偶然的碰撞,实际上源自长时间的精心策划与执行。这一切并不容易。 / 02/ 卷向NewCo 在BD领域,国内创新药企的拼和卷,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理想情况下,创新药出海*的对象是MNC。它们不仅钱多,资源也多,这能够更大程度保障管线临床成功,进而源源不断获取销售分成。 但诸如罗氏这般体量的MNC,一年经手的BD项目能达到5000~7000个,其真正花精力评估的可能不到1/3,最后能够达成的deal可能只有个位数。 几千分之一的概率,创新药要抱MNC大腿并不容易,于是就有了“先收钱再找买家”的新探索。 也就是最近兴起来的NewCo模式。今年,从恒瑞医药开始,它们通过技术入股,与海外资本一起攒局,“找不到MNC就先卖给中间商,没有中间商就和海外资本一起创造中间商。” 在出海这条路上,恒瑞医药被中间商赚过一次差价后,决定和资本一起创造中间商,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总额达60亿美元的BD。 其他创新药企正在迅速跟进。7月初、8月初,康诺亚、嘉和生物分别宣布管线授权交易。虽然总金额无法与之对比,但模式却与恒瑞医药如出一辙。 以康诺亚为例,将两款临床早期双抗产品CM512、CM536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Belenos公司。 根据许可协议,Belenos将向康诺亚支付1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最多1.7亿美元,并在一定时间内支付销售分成。算下来,交易总额为1.85亿美元。 除此之外,康诺亚还将通过全资子公司一桥香港获得Belenos 30.01%的股权。Belenos正是为此次交易而成立的公司,背后站着全球*的健康产业投资机构OrbiMed,交易后持股50.26%。 嘉和生物也是如此。其以数千万美元首付款,将CD3/CD20双抗GB261海外权益授权给TRC 2004,后者是其与Two River、Third Rock Ventures两家海外医疗基金共同设立的新公司。 虽然颇有资本运作的味道,但不能否认这种出海模式的好处,既能通过早期管线创造一定价值,又能通过股权,降低自身风险、锁定更多远期收益。 对于创新药企,当商业化和产品创新受阻,模式创新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 03/ 压力给到BD负责人 2023年,不管是总交易额、交易数和交易管线数,中国创新药的BD规模都已经排在世界前列。而这批license out的案例中,基本都是靠产品说话。 这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多年的创新药研发走到了这个阶段,对上了海外大药厂旺盛的管线补充需求。 2024年,寒冬依旧,于是BD成了新的“卷生卷死”之地。透过海外JPM、ASCO等大会也能看到,几乎没有创新药企愿意放过展示自己、寻求BD的机会。 另外,资金生存压力之外,BD也已然成了创新药企甚至老板的门面。毕竟,在IPO无望、融资无门的寒冬里,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一个大BD更有分量了。 但是,BD最终能否成功,没有范例与规律可言,既要靠产品说话,也有运气成分在其中。 只不过,大部分药企相信要努力、要拼、要卷,他们动用一切的资源尝试一切机会。这或许是NewCo模式今年在国内日渐火起来的根源。 这种情况下,压力正在给到创新药企的BD部门。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当所有人都在冲刺BD,官宣一个又一个的deal,很难逃过老板的诘问。 毕竟,各家药企就像看“孩子”一样,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家的才是*的。 BD可能也有苦难言。一来正如前文所说,BD需要时间与机缘,大多数biotech都在等BD来的米下锅,大额BD预期甚至成为部分biotech的估值支撑,但真正能谈成合作的始终是少数。 二来,虽然大药企一直在买买买,但它们也在变得很谨慎。有些管线可能出于进度、价格等原因,没有直接被MNC看上,所以,才有了“把项目养养肥再卖”的NewCo模式。 模式创新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玩转。在这种模式下,收谁的钱也是有讲究的。 换句话说,参与攒局的海外资方,光有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资料、有人脉,协助推动海外临床试验的入组准备工作,并且在一番精心打理后,协助新公司IPO或被大药企溢价收购。 更何况,在资本市场,永远不可能存在一个模式,通过简单复制就能一劳永逸。曾经的license in如此,眼下的NewCo也不会例外。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药企务实求生存无可厚非。然而,即便压力如影随形,任何BD交易也都应该有比短期现金流更重要的目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十年前,想要买一台家轿,身边的朋友毫无例外都会推荐合资品牌。而最近,当我和亲朋好友们谈论买车话题时,...
年轻人买车不只是为了方便日常通勤,也为了能随时随地去郊外“撒撒野”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过去,能够满...
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逐渐成为新晋顶流网红,有的商场把它当成吸睛神器,有的家庭把它作为温...
双十一临近,各种福利攻略铺面而来。奇瑞诚意满满,新世代潮跑SUV欧萌达“神助攻”,送上双十一限时五重...
当下10多万级的紧凑型SUV市场,自主品牌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话语权。不过,随着合资品牌新车型的不断...
估计任何一个花粉都没有想到被余承东疯狂吹捧的问界M7安全性如此之差吧,不知道多少理性的消费者感到庆幸...
随着空气慢慢暖和起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车上,通风都是一件需要落实的事情了。尤其是春季有利于病毒传染,如...查看全文
掐指一算,立冬已过,winter is coming!每年都是还没做好入冬的准备,人...查看全文
2022G20峰会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作为G20峰会官方用车,300台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e...查看全文
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了“2022...查看全文
近日我们从经销商处获悉,比亚迪王朝网旗下全新中型插电式混动轿车秦L实车现已到店,据悉新车将于5月28...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