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竞争不再只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产品衍生服务,和构建自己价值的综合竞争。那些仍然固守传统模式,做搬运工赚产品差价的经销商,很可能在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随着车主消费需求,汽修店业务逻辑的变化,汽配经销商的经营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以来,原先做渠道走批发的轮胎商、机油商,陆续开始在终端门店做服务商。做轮胎业务的老板,开始增加机油业务,而做润滑油生意的老板,先后上马轮胎业务。 可见的是,双方的经营模式和业务逻辑都被迫调整应对当下的市场变化。站在经销商视角,汽车后市场是“寒冬”还是“涅槃”,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 01、四大“精神面貌”,映射经销商现实心态 以往,经销商完成厂家月度销售目标并非难事。如今即便大幅降价促销,销量仍难达预期。这已成为机油、轮胎经销商的共同困境。过去几年,车后市场价格战不断,虽带来短期销量增长,却也埋下了经营隐患。 是维持现状还是持续精进?不同类型的经销商呈现出不同状态。 第一类:上岸型 这类经销商虽意识到市场变化,却不愿真正“下地干活”。他们多已在轮胎或机油行业打拼十几年甚至更久,实现了财务自由,区域渠道稳固,倾向于借助现有资源轻松盈利。市场低迷对他们而言只是利润收缩,而非生存危机。 受年龄和家庭因素影响,他们心态趋于保守,只看重短期收益,对需长期投入的项目望而却步。例如,机油商想补轮胎短板,轮胎商想增强客户黏性,但双方均迟迟未行动,或寄望于第三方实现转型,结果只能在焦虑中停滞。 第二类:保守型 他们以不变应万变,虽认可转型必要,却对具体路径不甚了解,因此选择维持原有业务。一位从业十余年的轮胎批发商坦言,虽销量下滑,但保持现状仍感踏实。 然而,传统多层分销模式链条冗长,难以建立品牌信任与价格优势。厂家直沉终端、去代理化趋势明显,加之渠道政策不一、终端需求升级,经销商利润持续摊薄,客户流失加剧。若不变革,团队士气低迷、账款压力增大,经营将愈发艰难。 第三类:观望型 这是当前最活跃也最焦虑的群体。他们四处考察学习,见同行转型成功便跃跃欲试,但回到公司后,面对团队懈怠、客户躺平、资金占用等现实问题,又陷入“想转不敢转”的循环。 有润滑油经销商表示,考察轮胎与新能源项目三年仍未落地,担心团队缺乏运营能力,只能继续做“应急配送商”。 笔者给到的建议就是在可控投资风险内,不管什么项目和产品,只要是当下汽修店需要经销商支持和赋能的,先入局,先跑属于自己的服务模式,接下来再做增值和收益。因为现在的车主与门店、门店与经销商之间关系都是既要还要再要,不想投入和付出,只想出手就收获,现实中难度极大几乎没有。 第四类:精进型 每个区域都有洞察终端需求的经销商,他们主动转型为运营服务商,不仅保供产品,更带领业务员成为门店运营教练。他们甘愿牺牲部分利润,争取资源政策,帮扶门店转型,并积极开拓同行客户。 这类经销商战斗力强:门店缺流量,他们就策划引流活动;产品价高,就组织促销与培训;门店不懂新媒体,就带队拍视频、搞直播。 一位从油品转型轮胎服务商的老板称,业务员下店不再是推销,而是帮门店提升经营。通过制定目标、激励活动,虽偶有客户流失,但业务总量与利润实现双升。“区域过半汽修店卖我们的产品,我们不惧价格战,因为我们提供别家没有的服务价值。” 02、单一品类经销商,危机已然爆发 河南某轮胎仓库内,库存堆积至顶,老板手持毛利仅4元的报价单苦笑。传统分销模式正被颠覆:一款刹车片从厂到店加价可达120%,而轮胎出现价格倒挂,批发价跌破百元,部分规格几十元即可拿货。 1、单一品类经销商的生存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以轮胎为例:上游是国际品牌调整策略,工厂以销量给政策,经销商销量和毛利双降,下游是汽修门店大规模倒闭和竞品不断渗透。 再说机油:新能源浪潮冲击着传统业务,国四车型的报废和新车补贴政策导致2024年报废燃油车超过500万辆,2025年这一数字可能扩大到700万辆——1200万辆,而这些车辆原本都是后市场的助力服务对象,可想而知对机油以及易损件包括配件经销商的销量影响有多大。 2、单一产品销售的经销商正面临日益突出的业务模式痛点。 首先,业务团队的专业能力面临挑战。仅掌握单一产品销售技能的业务人员,在汽修门店中缺乏话语权,甚至常处于被动地位。要推动门店完成销售,除提供政策支持与低价外,还需协助其开展培训、策划促销方案、制定员工激励政策与考核流程,甚至需驻店示范销售。这对传统仅负责客情维护与产品配送的业务人员而言,难度较大。 此外,市场份额持续受到侵蚀。原本月消耗10箱机油或10条轮胎的门店,若跟踪服务稍有松懈,当月即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占订单,导致业务量减半甚至更多。此类情况在各运营商中频繁发生,已非个别现象。 3、库存周转与业务附加值成为关键压力点。 传统经销商通常依据淡旺季及厂家政策进行集中备货,依靠价差实现盈利。然而近年来,市场需求与销售数据显示,库存周转日益放缓,运营压力显著上升。有数据表明,60%的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超过90天,资金大量沉淀于库存,旺季调货还需受制于上下游合作方。 同时,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单一产品经营模式难以成为汽修门店的首选。竞争对手持续挤压,一旦市场份额下滑,重建规模将极为困难。因此,经销商应聚焦于燃油车与电动车共同的需求领域,特别是底盘与轮胎相关业务,才能稳固自身业务线,满足终端门店的综合需求。 03、门店不愿参加订货会,转型“服务商”迫在眉睫 近期参加了一场某品牌机油经销商组织的产品订货会。尽管厂家支持力度大、政策优惠,现场气氛热烈,但实际到场客户和订单金额却远低于预期,甚至有门店老板表示后续不愿再参与。这已是该经销商自8月以来举办的第五场类似活动,效果持续不佳。问题根源何在? 经销商老板反思后归纳出几个关键点: 1. 仅靠订货会降价促销的方式对汽修门店吸引力已明显减弱; 2. 门店对经销商的需求早已超越产品与配送,转向更深层的经营支持; 3. 汽修店更倾向与能切实帮助其解决痛点、提升盈利的伙伴合作,选品关键在于经销商能否提供“产品+价值+服务”的综合赋能。 然而,实现这些转变意味着业务模式必须增强服务属性,加大资源投入,团队也需学习新技能。销售方式需更贴近终端与车主需求,客情关系要从“松散维护”升级为“持续管理”,核心目标是帮助门店产生动销、提升盈利——这对传统经销商而言挑战巨大。 与此同时,业内也有经销商通过持续探索走出新路。一位老板坦言:“我现在几乎不在办公室,而是每天与业务员一起跑市场。过去认为客户用了我的货就行,现在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客户关系——要关注门店产值、保养台次、轮胎销量、短视频运营、直播开展、员工技能和陈列氛围等细节。” 他们每月对客户提出统一的整改和营销要求,并通过一对一培训、数据量化排名等方式推动执行。逐渐地,客户开始主动配合,积极跟进抖音运营、私域搭建,甚至在轮胎销售不佳时主动寻求厂家驻点支持,在换油量下滑时提前布局新能源业务。原本观望的门店在看到实际成效后,也纷纷加入合作。 “现在我们定位为‘油、电、轮运营服务商’,核心是帮门店把产品卖出去、把产值做起来。”尽管转型过程中遭遇质疑与阻力,但其成果有目共睹。 两种路径,结果迥异。事实证明,单一产品批发的业务模式已难以应对行业变革。构建“优势产品+渠道零售+终端赋能”的体系虽然前路艰难,却是一条更能走远的路。正如“独行近,众行远”,唯有与终端协同发展,方能行稳致远。 写在最后 “帮终端汽修店赚钱、带终端汽修店转型,就是让自己赚钱和转型”,这是轮胎和机油经销商在2025年及未来的唯一出路。 汽车后市场价格战仍将持续,但节奏放缓。政策、市场、消费与行业策略共同影响战局。渠道批发商未来要么整合别人,要么被整合,无中间路线可走。唯有从“帮品牌卖货”转向“帮门店赚钱”,才能加速库存周转,领先对手。 未来后市场渠道将更扁平、服务更专业、产品更细分。能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者,方能赢得价值。那些早一步调整产品、强化服务、布局区域的经销商,必将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十年前,想要买一台家轿,身边的朋友毫无例外都会推荐合资品牌。而最近,当我和亲朋好友们谈论买车话题时,...
年轻人买车不只是为了方便日常通勤,也为了能随时随地去郊外“撒撒野”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过去,能够满...
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逐渐成为新晋顶流网红,有的商场把它当成吸睛神器,有的家庭把它作为温...
双十一临近,各种福利攻略铺面而来。奇瑞诚意满满,新世代潮跑SUV欧萌达“神助攻”,送上双十一限时五重...
当下10多万级的紧凑型SUV市场,自主品牌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话语权。不过,随着合资品牌新车型的不断...
估计任何一个花粉都没有想到被余承东疯狂吹捧的问界M7安全性如此之差吧,不知道多少理性的消费者感到庆幸...
随着空气慢慢暖和起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车上,通风都是一件需要落实的事情了。尤其是春季有利于病毒传染,如...查看全文
掐指一算,立冬已过,winter is coming!每年都是还没做好入冬的准备,人...查看全文
2022G20峰会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作为G20峰会官方用车,300台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e...查看全文
11月8日至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了“2022...查看全文
23日,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聚光灯下,一个名字闪耀全场——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项...查看全文